鏡子歷史悠久,幾乎與人類同時誕生。早在遠古時代,猿人就學會了以水為鏡梳理自監。
中國傳統鏡子更有底蘊深厚的文化內涵,古人云:“以銅為鏡,可以正衣冠;以史為鏡,可以知興替;以人為鏡,可以明得失。”
水鏡——遠古時代
人類以天然的水面為鏡,平靜的水池、盛水的巖石和容器是最早的鏡子雛形。
上古的鏡,就是大盆的意思,它的名字叫監?!墩f文》中說:“監可取水于明月,因見其可以照行,故用以為鏡。”
在三代之初,監都是用瓦制成的,所以古代的監字是沒有金字旁的。到商代初年的時候,開始鑄造銅鑒,后來鑒字也有了金字偏旁。
石鏡——公元前8000年
土耳其人用磨光的黑曜石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鏡子。
相傳,中國第一面鏡子是嫫(mó)母發現制作的。
5000年前,部落流行搶婚,就是看誰長得漂亮,就把誰搶回來做老婆。黃帝上任后,擔心這樣搶來搶去,部落之間會出現內亂。于是,黃帝專門挑選了面貌丑陋無比,卻品德賢淑、性情溫柔的丑女為妻,并給她封號嫫母。
嫫母成了黃帝的妻子后,自覺長的丑,輕易不去水邊梳妝打扮自己,每逢節日也不隨便拋頭露面,整天只知道在黃帝身邊干活兒。
有一回,她和族人一起去山上挖石板。當時,太陽正當中午,陽光普射,嫫母突然發現石頭堆里有一塊明光閃閃的石片,她拿起一看,看到了自己丑陋的面孔,她嚇著了,趕緊藏起來,帶回宮,還不敢對人說,只是趁沒人的時候偷偷地看。
后來,她看到石片凹凸不平,自己面孔怪模怪樣,就找來工具把石片全部磨平了。這樣一來,她的樣子是清晰多了,可卻還是一樣的丑。她心想:看來我丑是不能怪石片了。
愛美之心人皆有之。這以后,嫫母經常趁人不注意的時候,照著石片,收拾打扮自己。有一回,她正在照石片的時候,黃帝回來了,發現了嫫母的秘密。嫫母把前因后果從頭至尾向黃帝訴說了一遍,請求黃帝的原諒。
黃帝聽了,哈哈大笑:你沒有錯,這是你的一大發現,你立了功!就這樣,人類使用鏡子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,從此就開始了。
銅鏡——公元前2000年
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銅鏡的國家之一。中國銅鏡的出現可以上溯至公元前二十世紀前,在新石器時代的齊家文化遺址中就發現了銅鏡。因為鏡的適用優于鑒的方面很多,所以到秦以后,再不用水作鑒了。
秦漢以后,鏡的使用更加廣泛,鏡的制作也更加精良。它的質料包括金、銀、銅、鐵等,以銅最為多,也有鍍金銀的、背面包金銀的、或鑲嵌金銀絲的。隋唐以來,還有帶柄的、四方的,各種花紋應有盡有,我國手工藝人采用拋光雕刻法制造出獨具風格的青銅鏡。
銅鏡在我國流行了數千年,直到近代玻璃鏡被大量使用,銅鏡才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。
玻璃鏡——12世界末至14世紀初
世界上第一面玻璃鏡是在“玻璃王國”——威尼斯誕生的。它的做法是在玻璃上面鍍上一層水銀。
威尼斯的鏡子轟動了歐洲。成為一種非常時髦的東西,歐洲的王公貴族、闊佬顯要們都爭先恐后地去搶購。當法國王后瑪麗·德·美第西斯結婚的時候,威尼斯國王送了一面小小的玻璃鏡作為賀禮,這在當時要算是非常珍貴的禮物,它的價值高達15萬法郎!
中國從明代末期,開始有以玻璃為鏡子的。清代乾隆以后,玻璃開始大興于民間。
現代鏡——1920年
然而,制造水銀鏡子太費事了,要整整花一個月的功夫才能做出來。況且,水銀有毒,鏡面也不算太亮,一百多年前,科學家利比喜發明了鍍銀的玻璃鏡。
然后,英國皮爾頓兄弟又以連續鍍銀、鍍銅、上漆、干燥等工藝改進了鍍銀法,人類從此邁入“現代鏡”時代。鏡子被做成各種形態應用到日常生活之中,成為現代人必不可少的家居物品。
智能鏡——2012年
日本Seraku公司發布了一款基于Android系統的“智能鏡子”概念終端,可觸摸操作,查看新聞、天氣、時間和便簽等信息。智能鏡子的出現,具有傳統鏡子無法比擬的交互操控和信息化顯示的優勢。
魔妝鏡——2018年
2018年3月,廣州帕克西軟件開發有限公司將AR試妝與鏡面創新融合,推出AR智能試妝鏡——魔妝鏡。
魔妝鏡集AR虛擬試妝、膚質檢測、產品推薦、社交營銷等功能和服務于一體,結合后臺管理和AI大數據推薦,可實現彩妝及護膚產品的精準化營銷。
魔妝鏡的出現,讓智能試妝鏡從概念到真正落地,以黑科技為中心,重構美業新零售,100多年的現代照鏡體驗,從此改變!